输送机的噪音来源主要可分为机械振动、驱动装置、物料碰撞及环境因素四类,具体成因如下:
1. 机械部件摩擦与振动
输送机运行时,滚筒、托辊、轴承等旋转部件因加工精度不足或长期磨损会产生周期性振动噪音。例如,轴承润滑失效时,滚珠与滚道摩擦会发出高频啸叫;托辊偏心或变形会导致转动不平衡,产生低频轰鸣声。此外,输送带与导料槽、挡板的持续摩擦会形成刺耳的刮擦声,尤其在输送粉状物料时,细小颗粒渗入接触面会加剧摩擦噪音。
2. 驱动装置运行噪音
电机、减速机、联轴器等动力部件是主要噪音源。电机内部电磁场变化会引发高频电磁噪音,功率越大噪音越显著;减速机齿轮啮合不良或齿面磨损会产生冲击性噪音,齿轮精度不足时尤为明显;联轴器对中偏差会导致轴系振动,传递至机架形成结构噪声。液压驱动系统还可能因油泵脉动或阀门节生流体噪音。
3. 物料冲击与碰撞
物料装载时,尤其是大块或高密度物质(如矿石、金属件)从高处落入受料斗,会产生瞬时冲击噪音,其强度与落差、物料硬度成正比。输送过程中,松散物料与导流板、清扫器或输送带边缘的碰撞会形成断续性敲击声。若输送带跑偏导致物料洒落,金属支架与散料的撞击会进一步放大噪音。
4. 结构共振与环境反射
输送机框架或支撑结构刚度不足时,特定频率的振动会引发共振,显著提升噪音分贝。例如,长距离皮带机的桁架在电机启停阶段易发生低频共振。此外,封闭式输送廊道的硬质墙面会反射声波,形成混响效应,叠加噪音强度;露天环境中,强风可能通过镂空结构产生气流啸叫。
为降低噪音,需针对性优化设计(如采用低噪托辊、加装橡胶缓冲垫)、定期维护润滑系统,并对高噪音区域进行隔音包裹或设置消声器。